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对体育运动有了新的认识和实践,大致概括起来为几个层面:从“不动”到“小动”,从“小动”到“大动”,从“大动”到“健康动”。这不仅得益于大家健康观的转变,更离不开互联网中各类运动APP的大力推动,他们使体育人口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但数量增长的同时,质量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
①对自己运动的意图不明确;
②体育专业人才的缺失;
③在运动中毫无章法可言等等。
尤其对参
与羽毛球培训班的青少年来说,这对体育培训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为教练除了兼顾基本的身体素质和专项训练,更重要的是充当好“园丁”一角色,全方位的打造好祖国未来的花朵。如,对于青少年羽毛球培训,基本技术只是一个辅助剂,最重要的是培养对羽毛球的热情与兴趣,稳固对运动的持续热爱,通过羽毛球运动实现自我挑战和人格完善。所以,教练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补充对青少年羽毛球培训至关重要。
下面誉恒小编从青少年儿童身体结构特殊性、训练原则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我们通过对青少年参与
羽毛球培训的动机分析后发现,促使他们参与羽毛球培训的动机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积极主动型。表现为孩子在家长的带动下,对羽毛球有了懵懂的认识和初步的兴趣,家长希望孩子能接受到系统的培训,为后续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类为大胆跟风型。具体为家长看到身边的孩子都学了,秉着不能让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原则,很“大气”地给孩子报了传说中的速成班,满怀激情的期待孩子能快速达到奥运冠军的水平。
第三类是冷静改变型。家长希望孩子能从虚拟世界走出来,多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为革命的本钱充充电。同时他们希望孩子能学习一项技能,在未来成长中多一项立足社会之本。
作为未成年人的直接监护人,他们的动机对孩子的参与羽毛球运培训的动机在一定程度上有直接的影响。对于第一类和第三类人群,在家长的积极支持和羽毛球教练的矫正下,能直接给予孩子持续下去的动力。对于第二类人群,太过功利的做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但从长远来看,它并不利于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2、青少年身体结构的特殊性
青少年身体结构和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有异于成人,它在每个阶段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把他们看成是成年人的缩影。在教学中要严格遵照其身体结构的统一性和特殊性,做到区别对待和因材施教。从解剖学上看,青少年的骨骼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它含有的有机物和水较多,弹性较好,但坚固性较差。若承受较大的压力和张力,容易导致骨骼发生弯曲或变形。从生理学角度看,因青少年自身含有的肌纤维、血红蛋白数等不同,致使他们的身体素质(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在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敏感期”。
综合来看,一般身体素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0岁以前是柔韧素质的敏感期;
10-12岁是速度素质的敏感期;
12-13岁是发展力量素质的有利期;
14岁以上是发展耐力素质的敏感期。
而专项身体素质有别于一般身体素质,大致发展规律为:
5-8岁可以进行游泳、武术、体操、球类等运动;
15-16岁可以进行一些耐力跑、举重练习等。
结构决定功能,青少年身体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功能的差异性。因此,在训练中要严格遵守身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还应该做好区别对待。
羽毛球作为体育培训的热门项目,它既有一般体育运动的特征,又有其项目本身的魅力。而青少年儿童作为该项目的最大青睐者,他们需要教练员在训练中要做好引导作用,具体原则为:
第一,专项素质和基本素质结合起来共同发展。基本素质应该占据主导地位,如果只注重专项素质的发展,会造成身体局部发展不平衡,甚至产生畸形。
第二,专项动作的固定是基础,切勿急功近利。动作的形成过程应该是从泛化(全身肌肉不听使唤,极度不协调)到分化(开始有动作的雏形,部分肌肉能得到控制)再到巩固自动化(动作娴熟,最后能自由控制)的过程。因此,要放平心态,把基本功练扎实,用10000小时理论督促自己和孩子,相信量变的积累会达到质变的飞跃。
第三,对于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一些持拍项目,肢体的负担是非对称的,握拍手偏重。尤其在孩子长期的锻炼中,要注重异侧肢体力量的练习,避免长期的力量不协调导致肢体发育的不平衡和脊柱的变形。
4、稳定的兴趣来源于自信心的积累
青少年在羽毛球培训中,家长和教练员一定要给予学生积极的正向反馈。因为前期的枯燥训练定会对学生和教练员提出很大的挑战。因此,在训练中教练员和家长一定要观察好学生的情绪变化,并给予正确的处理。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兴趣性和锻炼习惯的养成,而且能在无形中对孩子的意志力品质和人格的塑造有积极的帮助。这种量变的积累也是孩子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
5、家长是孩子前行中最坚实的后盾
家长在青少年羽毛球培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孩子成长和前行中最坚实的后盾。尤其在现在主张个性化和自由化的时代,作为孩子的直接监护人,家长在教育中更注重孩子个性的发挥,这是时代的进步。但如果家长能通过合理的方式一起走进来,这样不但能对孩子的锻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建立。